top of page

佛 法 是 什 麼 (二)

已更新:2019年8月3日

探討人性的本質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,我國歷來如儒家思

想等種種學說,亦在追尋人之初,到底是「性本善」還是

「性本惡」?也有些學者認為人性是非善非惡,亦善亦

惡。但當你聽過師父說的「明心見性」後,就會非常肯定

地體會,人之初的本性是怎樣的,我們的本體是怎樣的,

是善抑或是惡呢?聽過「明心見性」後,就會知道,說善

說惡都是不能了知人性。而前人所研究的,只是人性的表

面問題而已。

剛才說佛法是探討宇宙人性真理。在「人生」方面,我們

生活在這世間,被欲望心驅使著,令我們營營役役而產生

喜怒哀樂。但對於深入人性的問題我們暫時擱下。那「宇

宙」呢,什麼叫「宇宙」?

甲答:「一切物質的運作,生起與止息都是宇宙內的東

西。」

師問:「即是所有都是宇宙內的東西?」

甲答:「是。」

師問:「就是這樣?」

乙答:「概括而言,即時間與空間。」

師答:「即是所有東西的運作。那麼沒有東西運作的,是

否宇宙?」

甲答:「沒有東西運作的,不能稱之為宇宙。」師問:「請問?那裏應稱之為什麼呢?」

甲答:「沒有運作的地方就不是東西囉!」 (眾笑)

師問:「你知道它沒有運作?」

甲答:「我知道有個不是東西的地方。」

師問:「當你知道有個不是東西的地方,那已屬於『東

西』了。即是說『有有東西』襯托它『沒有東西』。」

甲說:「但它不歸入宇宙的範圍。因為它已沒有東西。」

(眾笑)

師言:「其實,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,即是你知道它沒有

活動,沒有空間,不是東西的東西。」

甲重覆其說法。

師言:「我也接受你這思想,我接受你這思想,你這思想

已落在我的宇宙。」

師言: 「 換句話說, 我們產生相對, 有所謂『 有』 與

『無』,都是宇宙。即是不論它有沒有動,總之,它在你

的思想認知範疇,你覺得它的存在,無論你說它無、無、

無、無東西,那也是有東西。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,你覺

得它『沒有』的時候,它已經是『有』,因為有『你』相

對於『它』,而世間的成立,根本就是一個相對面而成

立。你們明白不明白。如果世間沒『空』這個字,就不會

有『有東西』,如果整個世間都是物質,沒有空間,那即

是沒有物質。因為物質是由空間相對而產生的。是嗎?

如果整個世間擠滿了物質,那麼,物質也非物質,即是

說,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,你們明白不明白。其實,宇宙

有多大呢?」

甲答:「沒有多大。」

師言:「你認為它有多大就多大,這就是說|你的心胸開

的有多闊。」 (眾大笑)

甲說:「它(指自己的心胸)跟宇宙差不多,所以覺得它

沒有多大。」

師言:「你的心胸與宇宙差不多,但一旦你釐定,覺得它

沒有多大,那麼你的心胸就已經是這樣大。」

( 眾大笑)

師言:「如果你的心胸覺得跟它(指宇宙)一樣大。應該

是無大無小。其實宇宙沒所謂有多大,你可以想像宇宙是

沒有邊際。宇宙根本沒有邊際,如果你說宇宙有邊際,

邊際外也屬於宇宙,換言之,宇宙是無窮盡,無邊無際

的。」

宇宙是無窮盡的,無有邊際的。

佛教的宇宙觀是怎樣的呢?在二千多年前,佛陀口中的宇宙已是無窮盡的。佛經上經常有「過十萬億佛土」之語,意思

即是無數的世間,而一個「佛土」,用現代的術語稱之,大概

相當於一個銀河系。「過十萬億佛土」,你說有多少個銀河系

呢?

佛陀一向說宇宙是無邊無際的。佛教的宇宙觀認為這世間是

充滿的。充滿些什麼呢?用我們的言語來說,這世間是充滿

「空」和「有」。正如剛才說的「空」和「有」,即是「空

間」與「物質」,這點你們明白不明白|「空」與「有」。

但之後,佛又說這世間是無所謂「空」、無所謂「有」的。你

們都讀過心經吧?「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」,這又是什麼意思

呢?一方面說這世間是由「空」和「有」所建立,但最後又說

無所謂「空」和「有」?

佛陀觀察到這宇宙是由無數「緣」組織而成的。當時他所說的

「緣」,表面說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因素、條件,而組成世間事

事物物的基本現象。但若深入透徹,其實世間所有事物,都由

能量組織而成,因為所有東西都不離分子結構,能量在因緣

和合的時候|即所謂緣聚|就會生起。「緣聚而生」即是說能

量一旦和合,就產生物質,「緣散而滅」即是說因緣不配合,

條件不足,物質就分化而成為空間。我現在用能量來解釋,

這比較容易被接受。你們聽明白了,將來閱讀佛經時,就明

白什麼叫「緣聚而生,緣散而滅」與及其中所說的「微塵」

或「世界」,你們都會很容易體會。佛陀說這世間表面是由

「空」和「有」的相對而形成的,但「空」與「有」的本體都

是一如的。所謂「一如」,就是說,「空」即是「有」,即是

「色」。這裡,我再解釋一下「色」,佛教所說的「色」,意

思即是「物質」,所有的物質都稱為「色」。而「色法」則指

「物質的現象」。在佛教中,「法」代表「現象」,明白什麼

叫做「現象」嗎?「法」字其實是代表「現象」。「法」字

從水從去,表示「水是流動的」,這代表了物質的現象。而

「法」亦代表一種規律,法則。為方便以後聽佛法,這些名

詞,你們都要了解。「色」即是「物質」。

關於「空」、「有」的現象,用水來作個比喻就很明顯了,譬

喻一杯水,我把它放置一段時間後,杯中的水就乾涸了。但這

些水是否沒有了呢?其實,我們現在看見有一杯水的存在,只

是由於因緣和合,水的份子能聚合起來,就成為一杯水。但放

置一段時間,它經過冷暖的作用而蒸發掉,這些分子聚合就分

散|「緣散而滅」,所謂「滅」,即是說水的「色象」滅了。

但這「滅」亦非滅,水的本體分化於這空間,當它分化了,我

們的肉眼就看不見水的存在,所以就形成所謂「空」,它是處於「空」中,但這「空」亦非空,空即是有。為什麼說「空即

是有」呢?這杯水消失了而分化於空間,那就形成「空」,但

這空,可又非空,如果我們用膠袋,在空中一套,再把這膠袋

冷卻,袋中就會凝結一些水珠,這個「空」就形成「有」。

現在好像上科學課、物理學課,但這就是佛陀在二千多年前所

宣講的學說,那時候,他已觀照到這世間是由能量組織而成。

你或者會說:「啊,這有什麼了不起,現在的科學家都已了知

這些啦!」但,你要知道,佛陀還有很多理論,科學仍未能把

它研究出來,而佛陀以往所說的理論,現在均一一被科學家所

印証。這証明了佛陀在創立其學說時,是真正地透徹這宇宙,

體會這宇宙。佛陀在華嚴經中所宣說的,都是甚深微妙的境

界,非現今的知識所能了解。

這說明了佛法的奧秘|如果我們能放下我執,掌握世間實相的

本體的時候,世間所有的事物,你都能照見。佛陀也不是擁有

些什麼神奇力量,他明白地指出,這並不是什麼神奇力量,這

力量是人人具足的,所謂「眾生皆有佛性」,這句話告訴我

們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佛一樣,可以體會到這世間的所有事

事物物。原因就是:我們的本體就是這個宇宙,當我們能放得

下自己去透徹這宇宙時,這宇宙內所有的事物,我們都能夠照

見。

你們都明白嗎?這世間的組織,雖然是「空」與「有」的相對

而成立,但所有的「空」和「有」都是由充塞於這宇宙內的所

有能量變幻出來的。所以,佛陀說這世間是幻化的世間,是不

真實的世間,是變幻不定的世間。它是一種幻象、一種假象、

一種變幻不定的現象。但這變幻不定的現象是否虛妄呢?它並

不虛妄。這變幻的現象,就是形成這世間森羅萬象的原因。而

我們生活在這世間,我們的而且確地在生活|要接受這世間的

人、我、眾生及種種事事物物是現實地存在著,也要了知其本

體是由整個宇宙的能量體系幻化而成的,是「緣聚而生,緣

散而滅」的。整個宇宙與及我們的人生,是屬於「因緣所生

法」,有幾句偈,可以將宇宙人生的現象概括起來:「因緣所

生法,我說即是空,亦名為假名,亦是中道義。未曾有一法,

不從因緣生,是故一切法,無不是空者。」

這「因緣所生法」形成世間的種種體系,這種種體系就形成

現在我們所認識的現象,我們人類對這些現象的認識究竟有

多少呢?很少、很少、很少。所以佛陀就將這些現象一一分

析。要透徹地了解這世間的種種現象,就要研究佛教的「因果

觀」|因果的輪迴學說。                

(下期續)

 
 
 

留言


©2019 觀自在學會
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
bottom of page